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党建扶贫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山西粮食供给侧改革:玉米增16年后首减 土豆显增

    信息发布者:我是农民工
    2017-04-08 16:40:43   转载


      中新网太原4月6日电 (任丽娜)时下正是一派春耕繁忙的景象。在春播中,山西省原平市将农民普通玉米种植面积调减五分之一。这是山西省粮食供给侧改革的一个缩影。

      山西省是中国玉米主产省之一,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,山西在全省范围内实施了玉米高产战略。据官方统计,2000年,山西省玉米播种面积1800万亩,此后连年增加。

      2016年,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元年,“去除玉米高库存”是粮食供给侧改革的主线。2016年,山西玉米种植面积结束16年连续增长之势首次调减。

      据国家统计局山西调查总队最新调查显示,2016年,占据山西粮食作物“半壁江山”的玉米面积为2437.13万亩,比上年同比减少78.16万亩,同比下降3.11%。

      国家统计局山西调查总队农业调查处工作人员刘川6日称,2016年是山西玉米面积连续多年增长后的首次调减,供给侧改革及玉米价格的下跌是山西玉米种植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。

      2016年以来,山西主动推进农业种植结构调整,引导农户在非优势区域调减普通玉米种植面积。据调查,2016年,山西朔州、忻州、大同等地区的玉米种植面积调减幅度较大。

      在破解粮食种植“玉米独大”的传统种植结构的同时,作为优质马铃薯(俗称“土豆”)的主产区,山西在推进马铃薯“主粮化”的政策导向下,全省马铃薯种植面积明显增加。

      据国家统计局山西调查总队调查数据显示,2016年,山西马铃薯种植面积274.22万亩,比上年增加23.51万亩,同比增长9.38%。目前,山西已经逐步形成雁门关、太行山、吕梁山三大马铃薯优势产业带。(完)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